户外常识 分类>>
自行车“高速路”——远非高架、彩铺这么简单
自行车“高速路”——远非高架、彩铺这么简单目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编制《北京市自行车出行环境改善示范项目——自行车“高速路”(回龙观-上地-中关村)》。在此期间,研究小组将为您详细分析、专业解读国内外自行车“高速路”的发展前沿及分享相关研究进展,我们专注于更好地统一社会各界对自行车发展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市自行车网络通行条件的整体改善。
在上一期,我们提出了“要不要称作自行车‘高速路’,还是称作快速路或者专用车道”的疑问,这里也稍加解释一下,“高速路”并不是通常意义讲的速度上的高速,不是那种提供给居民们或旅游者可以骑40迈甚至更高速度的自行车道,而是空间意义上的“高速”,可以从一个点快速到达另外一个点,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又有和周围环境很好的交流的条件。
近日,网易、海淀新闻、北京日报等媒体开始纷纷报道了【回龙观到上地将建自行车高速路,直线公里】的新闻,更多的骑行爱好者,市民们都对此抱有了很高的期望,我们自行车示范项目小组也听取了很多意见,正在慢慢完善道路的形式,细节等一系列工作,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意见也可以留言或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在文后给出。
这期开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选择在回龙观—上地建造自行车“高速路”,而不是公路或者开通新的公交线路。
从回龙观到上地,中间有京新高速、京藏高速、还有地铁十三号线,三条线路的阻隔,虽然规划有多条道路联通两侧,但是实际道路实现率较低;同时居要居住在回龙观,而在中关村上班,大量的通勤者只需要乘坐2站地铁就可以到达上班的地方,造成回龙观到上地的地铁十分拥挤。而自行车,因为骑行条件不友好,现阶段鲜有人使用。而公共汽车,则需要至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地铁是通勤者们现阶段最好的交通方式。
修建自行车高速路不仅仅是为市民创造好的骑行条件,使市民出行有更多的选择,也是为了推动自行车改善实施机制,为未来改善自行车出行情况做出表率。
对于自行车高速路的形式,根据目前现有的自行车高速路一共分为了三种形式:全高架形式,局部高架形式,水平地面形式。
全高架形式:以厦门的“空中自行车道”和伦敦正在规划的“SkyCycle”为例,厦门空中自行车道是全国首条,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架车道;“SkyCycle”——一条在铁道上方的自行车道。高架形式主要是通过高架桥的形式将自行车道架在空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则是成本高;二则出入口设置由于上下需要设置引道,如果高架路太高,需要长距离的引道才能满足标准,或者使用升降梯、螺旋形式的引道来保证骑行车可以上到道路,由于地形限制不能设置太多,对车道的使用造成了影响。三则是高度太高会对部分骑行车造成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局部高架车道:局部高架顾名思义,就是在一部分通过河流、道路、困难路段甚至是在交叉口使用高架桥的形式,方便骑行者通过。大部分使用主要是通过河流,高速路等地段。如果是在交叉口设置,可以保证骑行者的通畅,但是每经过一个交叉口都需要上下坡,而且为了满足规范可能会造成第一个坡的引道还没有结束,就要开始爬第二坡,对于这类形式的应用还需要在思考一下。
下面选取了荷兰的F325自行车快速路的跨河段来展示局部高架形式——F325自行车快速路,跨越瓦尔河连接阿纳姆与奈梅亨两座城。由于当地地形的限制、空间不足等问题,在路线南段起始段采用了高架形式,沿原有的铁路桥西侧设置,跨越了瓦尔河后,用平缓的坡道回到水平地面,全程高架路段共2公里。
水平形式:通过改造优化现有的道路、设施,给骑行车提供独立的路权,用鲜艳的颜色引导骑行者。对于平面形式影响最大的是交通信号灯中欧体育,影响了速度和骑行体验。和周围道路的隔离、管理也需要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来防止汽车占道,停放等问题。
本次选取了伦敦的CS3和CS7线作为展示,这两条线部分路段处于伦敦市区,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
我们对于北京自行车高速路的设计进行过一次公众参与,对于平面形式的高速路,自行车爱好者主要主张连续性,不会因为信号灯给骑行体验造成影响,使用局部高架的形式通交叉口,对此我们也对自行车桥和步行桥的资料进行了一番搜集,下面会介绍一下国际上自行车桥的形式和应用。
首先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CycleSnake——“蛇形自行车桥”[1],形状像一条蛇一样弯曲高架穿越海港,连接Bryggebro桥和 Dybbølsbro桥,越过购物中心。由于当地地形的因素,原本自行车穿越这一地段需要将自行车扛上扛下,很不方便,而新修的蛇形自行车桥作为一个捷径连接两端桥梁,不仅美观,还给骑行者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加橙色铺装,将行人和自行车分离,增加了骑行者的舒适度。
位于荷兰埃因霍温的Hovenring环状自行车桥[2],连接四个方向的自行车道,位于大型交叉口上方,离地面约4.5米高,直径70米,引道坡度最低为2%,最高为3.1%。成功的将机非分离,也作为地标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
德国劳恩海姆,油码头港口的自行车/步行桥[3],采用螺旋上升的车道,减少了引道的长度。厦门空中自行车道在部分地段也使用了螺旋上升的自行车道,解决了引道长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给骑行者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各国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像是哥本哈根的信号灯绿波速度是按照自行车的速度设计的,这样可以保证骑行者一路畅通无阻,而开车的感觉很差。或者在路口进出口,或者交叉口位置设置缓的自行车减速带,提醒骑行者道达路口需要减速。
厦门在部分的地方使用了螺旋而上的方法,荷兰的高架桥或桥梁,如果沿原线路则使用了长坡道上下,如果中途进入使用了电梯或升降梯或楼梯的方式进出。
经过路口时怎样才能保障自行车先行?在上面骑行是会不会迷路?可以看到英国在小部分的路口处设置了“give way”的标志,提醒机动车给自行车让行,而荷兰在标志下加入了自行车和相对的箭头来提醒机动车。
观景台/休息台多设置在高架桥,或者自行车桥上,给予行人或者骑行者观赏周围风景和短暂提供便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观景台,休息平台的位置。下图分别给了De Oversteek桥,和高架桥设置的观景台/休息平台的图片。
厦门首开先河,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取放处,这样使没有自行车的人可以徒步先走上到自行车道,然后租用自行车使用自行车高速。
)护栏如果使用高架桥的方式,对于防护就有一定的要求了,厦门使用了1.3米高的护栏,另一幅图设置的V形护栏在平常部分高度1.1米,通过道路部分加高到了3米避免骑行者不小心跌落到桥底的车道之上。
)交叉口,路口图一为丹麦对于大型交叉口的设计,可以看到仅仅只是将自行车道用蓝色涂料标示出来,并没有特别的处理。图二为伦敦的自行车高速对于路口的设置,可以看到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分别有不同的信号灯指示。图三为荷兰部分地段对于交叉口的设计,此图为较小型交叉口,图中的标识提醒骑行者注意周围车辆。伦敦对于自行车高速路在交叉口的设置分为了4种类型,1.信号控制路口,行人与自行车可以通过;2. 信号控制路口,只有自行车需要遵循信号指示;3.行人与自行车一起通过;4.行人与自行车优先通过。
厦门空中自行车道的灯光设计可以看到在周围护栏上设置了柔和的白色灯光,给夜晚骑行提供了充足的灯光。
自行车的复兴,仅仅建设一两条“高速”是不行的,需要的是将被小汽车交通占据的城市道路路权归还给步行、自行车,将如今已残缺不全的自行车网络、空间、设施重新修补。也需要使居民观念进行转变,出行时将使用自行车、步行放到首要位置,打造运动型的城市。当然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慢慢去改变。哥本哈根可以抛弃汽车选择使用自行车也是经历过相同的阶段,全要使用汽车时被尾气、占道等多种问题困扰,而后发展自行车,发现了自行车的优势,慢慢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