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中欧体育傅家坡路口又变了!行人、非机动车过街无需再等待
中欧体育傅家坡路口又变了!行人、非机动车过街无需再等待如果你最近经过傅家坡路口,一定会感觉到大不一样——开车经过,基本不堵了,骑车或者步行,不必担心疾驰而过的机动车,也不必再等红绿灯。
傅家坡路口,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武珞路交会处,8年前就已兴建了过街天桥,却长时间跻身全市十大堵点之列。8年来,桥面往往行人寥寥无几,桥下行人、电动自行车堆积,当绿灯亮时,如潮水般漫过路口。
如今,行人、非机动车在地面过街的口子已被封死,在丁字路口,6部手扶电梯送人“扶摇直上”;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可以从全新改造的缓坡上桥,桥面足够宽阔,过街无需再等待。
5月17日上午9时许,记者沿中南路西侧来到武珞路路口,傅家坡天桥西北角,只见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已经用护栏封死,形成了“物理隔离”,再也看不到从前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内逆行迎面冲来的场景。
记者在此观察发现,之前天桥此处的两处行人楼梯和一处非机动车坡道,一处变成了手扶电梯,一处变成了之字形非机动车坡道。与过去相比,行人上下天桥更加轻松方便,携带了行李的行人,更有“获得感”;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坡道改造为之字形,坡度大大降低。
记者了解到,改造前,该天桥的几处坡道的坡度比为1:4,电动自行车基本很难上去,推自行车上桥也十分吃力。改造后,非机动车坡道的坡道比按照1:10设计和建设,为此采用了之字形。
如今,记者看到,电动自行车上桥十分“麻溜”,堪称“如履平地”,推自行车上桥也轻松多了,年轻人基本可以骑行上桥。
来到丁字形桥面,记者看到,横过武珞路的流量较大,桥面相对宽阔,路面一大半采用棕红色,以划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道。
外卖小哥小张告诉记者,他经常跑中南片区,多的时候要一天要10次经过这个路口,以前在地面层等待红绿灯,很费时间,机动车常常擦身而过,十分危险。天桥改造后,“1秒钟都不用等”。
“地面层没有行人、非机动车了,路口的通行方式稍微变了变,畅通了好多。”的士司机王师傅对记者。
早在十几年前,随着轿车进入千家万户,在途机动车持续增长,中南路武珞路交会处的傅家坡路口开始拥堵,在此兴建一座过街天桥,成为广大驾驶员、行人、骑车人和的共同愿望。2015年,傅家坡过街天桥终于建成,缓解了过街矛盾,但不久,随着机动车流量和行人、非机动车过街流量的增长,过街天桥的弊端日益显现——
由于位于繁华路段,可供天桥安装的空间狭窄,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行人不愿上桥,携带行李的行人更不愿上桥;二是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难以上桥,如果说自行车勉强可以推上去,电动自行车上桥则面临上不去又很难下来的风险,比如在电瓶的电力不足时,或者负载了若干物品时。
天桥条件不足,凭之力是很难强制行人和非机动车上桥的,无奈之下,不得不在路面想办法,划设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这样一来,上桥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更少了。
(视频2001)这里是傅家坡路口,一辆电动自行车从中南路主干道飞快地逆行进入路口,让人捏一把汗。
此后,想了多种办法调整通行方式,尽量让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效率更高、更加有序,不料,在路口的西北角,形成了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内快速逆行的奇景。
在武昌的推动下,2019年,改造傅家坡过街天桥的动议形成共识,武昌区委区政府决定根治该处乱象。
中南路武珞路路口天桥改造前期,武昌从“末端管理”转向“源头干预”,参与道路设计、优化,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四同步”。
中南路武珞路路口,位于武汉市一环,周边商圈繁荣,有武汉小学、武珞路中学等重点学校。2023年5月前,高峰期间拥堵情况严重,武珞路双向高峰流量为6709pcu/h,中南路双向高峰流量为8482pcu/h,远超设计流量,其中武珞路西进口拥堵情况最为严重,排队长度可达900米。
“中南路天桥的坡度陡,电动自行车开上去难度大。”“年纪大的人上中南路天桥比较吃亏,走地面层比较方便。”武昌开展广泛调研,既考虑到治理拥堵的难点,也要找到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痛点。老年人、电动自行车都是重要的交通参与者,需要给他们合理的出路,让老年人走得轻松、让电动自行车行驶更便捷。
为解决天桥坡度问题,武昌交通大队主动作为,在新改建道路规划建设全过程的参与和监督,积极推动改造方案形成共识:拆除现状1:4梯坡道,新建一对上下双行自动扶梯,并新建1:10坡道。
该路口周边有武汉小学、武珞路中学等重点学校,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熊志军介绍,他们开展前期走访时,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安全畅通地回家,武珞路中学的家长们提了41条建议,其中涉及交管、学校和城市管理方方面面,41条意见汇总成一张“负面清单”,学校、、街道办事处中欧体育、沿线单位一起想点子,各出各的力,各尽各的责,共同推进。“我们记录下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市民提出的所有意见、建议,逐一解决”。
傅家坡路口下方,涉及地铁保护红线,管线复杂,武昌区交通大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反复调研,积极联系区局、市政设计院等单位,在坡道改造设计过程中多方协调,、交管、地铁等多方现场办公,经过半年论证,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天桥改造后,武昌同步封闭地面过街通道,对渠化岛进行改造,安排警力在路口处引导行人、非机动车通过中南路天桥进行过街。
行人、非机动车一律从天桥上通行,避免了与机动车交织冲突。为了规范桥面通行秩序,避免因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发生的交通事故,武昌区交通大队还在天桥上施划了分道线,设置标志、标牌,提醒市民“请靠右行驶”“电动车礼让行人”。
由于人车混行,原中南路右转车辆排队车辆车尾延伸到中南一路至中南二路之间水利厅处,影响从中南路左转上武珞路的车辆。现在,中南路右转上武珞路的车流为连续流,基本消除车辆排队等候情况。
以前,早晚高峰时,武珞路右转上中南路的排队队尾延伸到武珞路丁字桥路,并影响武珞路直行车辆。这次配合天桥改造,武昌区交通大队将武珞路中南路口东进口主道的一股直行车道调整为右转车道,取消地面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通道,有效保证武珞路右转上中南路车辆的连续性,同时也保障武珞路中南路东进口直行车辆的通行。
武昌介绍,通过和各部门的一系列精细化交通治理,中南路武珞路路口的通行效率整体提高,5月份以来,该路口拥堵类、事故类警情分别下降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