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骑行演绎时代变迁
骑行演绎时代变迁从款式单一到种类繁多,从私人拥有到公共租赁,如今的自行车外形日益时尚,性能更加高端,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骑行的目的,逐渐从代步演变为绿色出行、时尚健体。
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国人日常生活重要的交通工具,一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中国自行车保有量一度达到6.7亿辆,但种类却很单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自行车是清一色的‘通勤自行车’,也就是代步车,只是尺寸大小不一,男女款式各异。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的自行车品牌涌入,市场上的自行车种类逐渐丰富起来,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车型进入大众视野。”长沙美利达经销商汤学军告诉记者。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代步车的需求逐渐降低,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则让人们对自行车有了更加专业的需求。“骑自行车,既锻炼身体也磨炼心智。但传统的代步车无法满足长途骑行的要求,必须更加专业的山地车或旅行车。”自行车爱好者陈翊志介绍,山地车、旅行车都带有变速和减震等装置,通过变速可以降低爬坡时的体力消耗,减震装置能减少自行车对骑行者手臂和肩膀的伤害。公路车则针对公路骑行设计,车胎更细、车身更轻,车把采取弯把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竞速骑行。
除通勤代步车、山地车、公路车等满足大众需求的种类外,还有小轮车、场地赛自行车、速降车等专业竞技类自行车。目前,长沙市场流行的自行车主要是通勤车(代步车)、折叠车、山地车、公路车等,其中山地车最受欢迎。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曾经盛极一时的自行车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私家汽车的爆炸式增长。据统计,2010年自行车对北京市交通的贡献率为16.7%,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4。
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和健身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逐年回升,并呈多元化发展。国产品牌喜德盛经销商陈森表示,“最近几年,长沙市自行车销售呈现出代步车逐年下降,健身、运动型自行车热销的特点,特别是山地车和公路车的销售量增幅最大。”
汤学军介绍,在他经营的一系列品牌中,1000元以上价位的高档车销售量占40%,并逐年增加。“各种档次自行车销售比例的变化,体现了人们骑行目的的转变。”据了解,2011年长沙市自行车销量在34000多辆,2012年则超过40000辆,其中山地车、公路车等运动车型达到15000辆。
一系列自行车赛事的举办,也助推了我省自行车的销售。2010年首届环湘江赛的举行,一度使长沙市的捷安特等自行车脱销。“零门槛”的环湘赛,为湖南自行车运动发展和自行车销售推波助澜。众多品牌纷纷与两大赛事合作,推动我省自行车出行。
陈森认为,“自行车的使用率在我国呈现‘V’字型特点,现在已经走出低谷,逐年回升。随着绿色环保和全民健身的意识增强,自行车一定会迎来新的快速增长期。”
在凤凰、永久自行车畅行全国的时候,我省也有响当当的本土品牌“松鹤”。“那个时候,拥有一辆松鹤牌自行车是羡煞旁人的事情。”家住长沙天心区唐家湾的向兵年过半百,对少年时期的松鹤牌自行车仍难以忘怀。
湖南湘华机械厂的前身是位于安化山区的一家兵工厂,后来搬到株洲,以生产松鹤牌自行车闻名。由于只能生产车架和进行组装烤漆,成本难以控制,同时企业缺乏创新,车型始终依靠模仿,松鹤牌自行车最终被时代大潮所淹没。
2011年5月,株洲市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形成了公共自行车“株洲模式”,并抢滩全国的公共自行车市场中欧体育。株洲市创建办主任胡旭介绍,位于株洲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公共自行车生产基地于2011年底开始建设,拥有4栋厂房,集烤漆生产线、整车生产线万辆,将向全国输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和管理模式。目前,株洲市已与岳阳、浏阳、安徽芜湖等地签下订单,并与兰州、西安、济南等城市达成意向。
“契合未来城市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株洲市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公共自行车品牌,将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播撒全国。”胡旭表示。
自行车的发展变迁,折射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自行车的再度盛行,凝聚着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不但契合了时代发展,也彰显着人们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