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中欧体育我的坐骑

2023-08-03 16:20:3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欧体育我的坐骑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20世纪70年代初,我家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劳少户”。全家八口人,父亲长年有病不能下地劳动,仅靠母亲和哥哥一个半劳力挣工分。年终结算时,不仅分的粮食少,而且还要倒贴钱,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自行车。我们居住的那条街上有25户人家,仅1户有辆自行车,车主珍惜得更是不愿轻易外借。于是,本人学骑自行车的客观条件就不具备了。

  在广平县第一中学上初中、高中近5年时间里,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哪怕是下雨下雪的天气,我每天都要来回步行两趟(单程5里地),辛苦的同时也磨炼了我的意志。有时候怕耽误上课或遇上雨雪,我一溜儿小跑,那时我边跑边想,如果有辆自行车该有多好呀!

  上高一时中欧体育登录入口,我任班长兼团支部,那时需要对有入团意向的同学进行政审。为了对韩政军同学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查,18岁的我央求邻居借他家自行车用一天,好心的车主欣然允诺。第二天,我平生第一次亲手推着自行车,步行5里走到了学校。那天的午休时间,我和团支部组织委员王玉科同学一起去调查。出了校门,王玉科骑上自行车就走,并喊我:“快点!快点!不抓紧时间,回来晚了就耽误下午的课了。”我推着自行车走出校门,胆怯、恐慌、紧张、羞涩地不敢骑,且又不好意思在同学面前说我不会。在他的急切督促下,我双手用力握住自行车手把,借助路边一个土堆,一咬牙,一抬腿,猛地骑上自行车,摇摇晃晃地顶着三伏天的烈日,竟神使鬼差地骑到了目的地。搞完调查即刻返程,刚走不远,我连人带车一头栽进村中央的污水里。这个“事故”,让我终生难忘。

  70年代末我结婚时,千方百计凑齐(借用)了亲朋好友的6辆自行车,完成了结婚典礼。自行车呀自行车,成了困扰我工作与生活的大难题。那时我担任村党支部,经常去公社开会、参加生产检查调度,三天两头借邻居家的自行车,车主口头上还没说烦呢,咱自己早不好意思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种地、喂猪、养鸡、培育树苗,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争取早一天买上辆自行车。1981年,由于管理精细,我责任田的棉花(皮棉)亩产达到180斤,县政府奖售给我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成了我此后多年的坐骑。

  1992年初,我出任东孟固乡,当时,乡里有唯一一辆机动车——212吉普车。我出门办事时,坐上了吉普车,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我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同农村干部和群众缩小距离,尽量减少坐车招风的影响。我坚持步行8里上下班,并养成了习惯,只有在上级来检查工作或县里召开紧急会议时,才乘坐吉普车。

  如今,我家已有四部轿车,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有自己的坐骑。孙辈两男两女更是幸运儿,自打出生起,每人就拥有了一套(多辆)高档、时髦、精制的童车。前年,我和老伴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其好处表现在,一是比两轮电车稳定性能好;二是可享受天伦之乐,便于接送孙辈们上下学;三是便于我和老伴闲暇时近距离旅游观光。

  我家坐骑的惊人变化,仅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拥有这么多车,在改革开放之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也让我深切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