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上海九成半受访市民曾丢过自行车

2023-08-09 17:16: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上海九成半受访市民曾丢过自行车九成半的受访市民曾丢失过自行车,五成多的市民在自行车失盗后,为了减少损失以及怕车子再次被偷,抱着“明知是赃车”或是“无所谓赃车”的心态购买了二手的旧车。昨天,搜狐新闻中心公布了与本报联合专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市民曾经被偷过3辆以上的自行车。

  近日,为严厉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门3月起展开了“治理自行车被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查处盗窃自行车团伙、收赃场点业主、销赃场点业主、发现被盗自行车窝赃而不报告的出租房主,以及非法设立的旧自行车交易市场和收销赃自行车维修点等场所。 除了对市民举报盗窃自行车等违法犯罪给予2000元至5000元奖励外,对购买赃车的行为也将进行严惩。

  “我已经记不清楚这是我丢的第几辆自行车了。”昨天上午,在天涯论坛上,一位网名为“午后红茶”的网友贴出了自己“第N次丢车”的经历,而“午后红茶”的帖子立即在网友中引起了共鸣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甚至有网友由于自行车经常被偷,而给“同命人”上起了心情舒缓课。

  “我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到地铁站,然后坐地铁去公司的。”“午后红茶”告诉记者,由于自家的地铁站附近没有正规的自行车停放点,因此她每天都要自行车“五花大绑”才敢离去,“而即便这样,我还是经常下班后就再也找不到车了。”

  “午后红茶”的情况其实并非个例,在本报与搜狐新闻中心共同对426名市民网上调查显示, 95.31%的市民曾经丢过自行车,而在这些市民中,四成多人丢过1至2辆自行车,而超过五成的市民丢过3辆以上的自行车,其中,丢过四辆车的市民超过34%。

  调查显示,自行车失窃后,50.24%的市民表示会重新购买新车,但49.76%的市民则在调查中显示“丢怕了,肯定不再买新车”。而超过五成的市民曾经有过买“二手车”的经历,其中有6.24%的市民“买的全都是二手车”。

  39.83%的市民“知道自己购买的是赃车”,47.22%的市民买赃车是因为“怕新车再被偷,为了能尽量降低损失”,认为“自己的车也被偷了,所以买赃车也无所谓”的市民占到10.19%,18.98% 的买赃车是为了贪图便宜。34.41% 的市民能熟门熟路得找到“自行车二手交易市场”

  “不管我怎么当心,车还是会被偷,那我也要想办法来降低自己的损失啊。”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在房产公司上班的小孙表示,自己曾经动过许多脑筋来防止自行车被偷,但是,在动用三把大锁将自行车绑在铁栏上的情况下,自行车还是不见了。

  而“午后红茶”更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一个月被偷了4辆自行车,丢车后就算我去买最便宜的新车的线元一辆,这样我买车费就用了800元,但我如果买‘二手车’的线元,我也是工薪阶层,没有办法呀。”

  在门展开了“治理自行车被盗专项行动”后,57.71% 受访市民已经从媒体获悉“购买被盗车将受重罚”,52.32%的市民认为对买被盗车严惩的做法很有必要,七成多的市民表示今后在发现自行车赃车买卖时会进行举报。

  “大家都不再购买赃车了,没有利益驱动了,自行车偷盗行为自然也就下降了。”对于门的“严打措施”,许多网友都发帖叫好,甚至有网友发帖倡议“从我做起,自行车偷盗”。

  “我也不愿意买赃车,谁不希望自己花钱买回来的东西是光明正大的呢?”调查中,许多市民都向记者表示,门已经开展了专项整治,作为自行车问题中“被偷也是跟着购买贼赃”的一员,“我们其实非常愿意与警方配合,偷盗行为的一头被斩断了,今后,骑车出门自己也能舒坦点。”

  “小黄是我们这里的丢车冠军!”提起自行车被盗,上海北区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院的学生一致向记者推举了就读新闻专业的小黄,小黄半个月连丢5辆车的经历让同学们觉得十分无奈。

  “我的第一辆车是橙色的,非常漂亮。”采访中,小黄告诉记者,第一次被偷是因为在她去报告厅听讲座时,“去年3月,我骑着这辆橙色的座骑前去上课,可是1个半小时后,出了报告厅却发现车子不翼而飞了。”

  “因为我们校园很大,如果每天步行上下课的话要走很远的路,所以车丢了之后我就立即跑去再买了一辆同样款式的新车。”花了200元钱后,小黄还另外为自己的新车安上了三把大锁,“停车的时候我还特意找有铁栏杆的地方用三把锁栓住自行车。”

  让小黄万万料不到的却是,买来后的第3天,小黄就因为在图书馆看书又丢了自行车。“几天之内,400多元就这么没了,我实在是不甘心啊,同学都劝我买辆二手车算了,但我就是不愿信这个邪,难道我还会丢第三辆?”可是没想到,第三辆车也同样不翼而飞。

  “简直太邪门了!”3次丢车后的小黄于是决定要“亲手揪出盗车贼”。3天后,小黄把新买的自行车停在图书馆外的“老地方”,而自己则躲在一旁守株待兔,从图书馆对面的文科楼,到一旁的第五教学楼,小黄围着自己的车转悠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却始终看不到盗车贼的身影。“我实在是走得累死了,于是决定先去图书馆休息一会再继续‘作战’。”

  半个小时后,小黄走出图书馆大门,一眼瞥见自己刚才停车的地方已经空空如也。“我一下子就急了,跑过去一辆一辆地找,找了半天都没有,车还是丢了,”小黄懊悔不已地对记者说,“如果我当时没有进去就好了,这已经是第四辆车了!”

  一连损失了四辆车的小黄最后听取了同学的“意见”,花100多元买了辆“看上去还行”的二手车,但小黄的丢车厄运却并没有就此终结。五天之后,这辆其貌不扬的二手车再次在学院门口被盗了。第五次遭遇偷车贼的小黄告诉记者,“最后一次丢车时我已经麻木了,连气都生不起来了。”

  半个月丢了五辆车的小黄终于决定花85块买辆还能骑骑的“老坦克”,“这辆车反正是连贼都看不上,我实在是丢车丢怕了,虽然车丑了一点,但我总算能稍微省点心。”

  在小黄丢车的“老地方”学校图书馆门口,记者看到,马路两旁停满了自行车,拥挤的“车队”长达两三百米。

  记者随即在校园内作了一个小调查,四十名同学中,27名学生有过丢车经历,其中近六成的同学丢过两辆以上。

  “老百姓买赃车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于许多市民“被偷怕了”后市民为降低损失而购买赃车的行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作为每天为柴米油盐考虑的老百姓而言,生活成本的计算是持家的必要环节,“如果车子总是会被偷,那老百姓也只能根据价格杠杆来考虑问题。”

  “这就是一个需求链,越偷越买越买越偷!”顾骏教授表示,有了买赃车的需求,自然进一步刺激了自行车偷盗行为。在这条链中,老百姓是关键的一环,也是被动的一环,“但是现在,既然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行动来设法斩断这条链条,那么市民也应该从自己做起,让政府部门的行动能落到实处。”

  作为举世闻名的自行车大国,目前,我国拥有社会自行车4.7亿辆,自行车是老百姓最常用的代步工具,然而,与“自行车大国”并不相符的却是,近几年来,全国每年被盗自行车近400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是70多万辆,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自行车被盗看似小事,但给百姓带来了经济损失,更是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秩序带来不小的影响,降低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率。

  如今,为了阻止这根“需求链”的继续壮大,政府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而作为“需求链”中的一员,百姓的“从我做起”应该能让政府部门的惩处事半功倍,也只有斩断这根“需求链”,老百姓的自行车才能真正保住。

搜索